为深入实施《鄂尔多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4月11日,鄂尔多斯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助力“百嘎丽”中国科学院科普专家鄂尔多斯行活动走进杭锦旗。通过科普展品体验、交流互动让基层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科学、感受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是鄂尔多斯市首次举办以中国科学院专家为领衔的科普专家基层行活动,对于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庞之浩教授在杭锦旗第四小学、实验小学开展了以《很有趣的太空生活》为题的讲座。庞教授用一张航天员“飘浮着吃饭”的照片开场,瞬间点燃全场兴趣。“在地球上,我们吃饭可以随便夹菜,但在太空,食物必须‘粘’在特制餐盒里!”他解释道,太空食品要经过脱水、压缩处理,防止碎屑飘散损坏设备。最让孩子们惊讶的是,航天员喝水要用带吸管的密封袋,“因为水在失重环境下会变成漂浮的水球,一不小心就会‘飞’进仪器里!”……他以专业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航天员在太空中关于吃饭、洗澡、睡觉等这些充满童趣的问题,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太空的奇妙之门。
上午,在第四小学,随着科普大篷车驶入活动现场,科普仪器一一亮相,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围在展品前,通过亲手转动风力发电模型、破解密码锁的“机关”、用光影“拨动”无弦琴,理解了动能转化、机械传动、光电感应等科学原理;“最速降线”实验中通过小球竞速的直观对比,生动诠释重力与动能转化的科学原理,曲线轨道的“速度之谜”,被类比为科技创新中“弯道超车”的战略思维,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破解难题;“懒惰环”展品成为材料科学的启蒙课堂,铝环与铜环的下落差异,揭示了导电性与磁场的奥秘。VR眼镜带他们“潜入”深海,见证“蛟龙号”的深蓝壮举。每一件展品,都为孩子们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
同时,科技馆讲解员为学生们演练了应急救护措施,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自救和救助技能。
下午,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同样洋溢着蓬勃的科学热情,这里的科学体验依然精彩纷呈。在智能编程机器人“机甲大师”前,孩子们亲手操控,感受人工智能的魔力;太空探测模型和自然灾害预警装置,更让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涉及声、光、电、磁、力等方面的科普展品,呈现出的新奇科学现象、蕴含的神秘科学道理,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通过今天的科普活动,我觉得科学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我学习科学的兴趣。”王同学信心满满地说。
这场沉浸式科普体验,既为学生们打开了“科技突围”的认知窗口,更在学生们心中埋下“创新火种”,科技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可触摸、可参与的生动实践。
本次中国科学院专家基层行活动,开创了"高端科普资源下沉基层"的新模式,青少年通过与科学家的直接互动以及亲手操作科普仪器,激发持续的科学探索热情,对于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市科技馆将持续推动科普资源全域覆盖,营造“人人参与科普 共享创新成果”的科普新风尚,助力鄂尔多斯打造“北疆科创高地”,让科学星火照亮暖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